单梁式架桥机操作需严格遵循全流程风险管控与标准化作业,确保设备状态、人员资质与环境条件符合安全要求。以下为核心操作规范:
一、操作前双重确认机制
人员资质核验
操作人员需持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(Q2 起重机械司机)及《起重指挥证》,严禁无证或证件过期上岗。班前会需完成 “三查”:查个人防护(安全带、防滑鞋等)、查设备状态(螺栓扭矩≥780N・m、液压系统压力≥15MPa)、查环境风险(风速>12m/s、轨道横向高差>5mm 时停工)。
设备与场地验收
液压系统需测试油缸同步性(位移差≤3mm),制动系统验证电磁制动器与铁鞋配合制动距离≤0.2 米。轨道铺设需满足轨距误差≤5mm、纵向中心线偏差<±2cm,曲线段外侧加密枕木支撑(间距≤0.5m),并设置防侧倾锚固装置(如链条葫芦拉力≥10 吨)。地基承载力需≥250kPa,采用激光扫平仪复核纵坡≤3%、横坡≤0.5%,软弱区域需换填 30cm 级配碎石并压实度≥93%。
二、操作中动态监控要点
起步与过孔控制
架桥机纵移前需确认支腿压力分布均匀(前支腿与中支腿压力差≤5%),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主梁坡度(前后高差≤20cm)。导梁过孔时采用 “分段顶推 + 姿态补偿” 技术:前支腿根据坡度调整高度(如 10‰坡道抬高 0.5 米),中支腿沿曲线外侧滑轨前移,同步启动后支腿液压锁定装置(压力≥15MPa)防止后溜。
吊装作业三重保障
吊梁前执行 “三试原则”:试吊(梁体离地 0.5 米静止 10 分钟)、试走(低速行走 5 米监测轨道变形)、试停(紧急制动测试距离≤0.3 米)。双天车同步控制速度差≤2cm/s,落梁前通过四组液压千斤顶(精度 ±1mm)调整高程,横向高差控制在 10cm 以内,并在支座垫石预埋防滑销(直径≥30mm)防止滑移。
特殊工况专项措施
曲线段(半径≥42m)采用 “外偏装梁 + 横移补偿” 技术:运梁车外偏 0.3 米装梁,天车向内横移 0.2 米抵消曲线偏移。坡道段(坡度≤30‰)需启用 “三重制动”:电磁制动器 + 铁鞋 + 后支腿液压锁定,同时在曲线外侧支腿增设 “八” 字形锚固葫芦(拉力≥5 吨)。
三、操作后闭环管理流程
设备复位与数据记录
作业完成后,支腿油缸缩回至低位并锁定,切断电源。记录主梁伸缩量、支腿压力波动值(超限 ±5% 需分析原因)及轨道沉降数据(累计沉降>5mm 需重新压道)。
应急处置与演练
突发支腿滑移时,立即启动无线应急制动装置(多遥控器同步触发),30 秒内完成紧急制动并通过链条葫芦斜拉固定。每月开展专项演练,模拟钢丝绳断裂、支腿失稳等场景,强化肌肉记忆与决策能力。
日常维护与隐患排查
每日检查主梁焊缝及支腿垂直度(≤1/500),每周清洁液压系统滤芯并更换变质油液(油温>60℃时停机降温)。定期校验倾角传感器(精度 ±0.1°)及压力传感器,超限报警值设置为额定压力的 110%。
四、安全红线与禁令
八大绝对禁止:
① 超载 10% 以上运行;
② 未试吊直接起升;
③ 带电检修设备;
④ 拆除限位装置;
⑤ 风速>12m/s 时作业;
⑥ 支腿未锚固启动;
⑦ 使用断丝率>5% 的钢丝绳;
⑧ 非持证人员操作。
关键参数阈值:
轨道横向高差≤5mm,支腿压力波动≤5%,制动距离≤0.2 米,高压线安全距离≥8.5m(500kV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