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当前页: 首页 > 新闻资讯
四川遂宁移动模架厂家 移动模架操作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与标准化培训实践
作者:河南省宏远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  2025-09-23

在移动模架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,操作人员的资格认证与培训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。从早期依赖经验传承的粗放式管理,到现代形成的系统化认证培训体系,这一转变源于对施工安全事故教训的深刻总结。中国自 1990 年代引入移动模架技术以来,通过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》等法规建设,逐步确立了 “持证上岗、培训合格” 的准入制度,使操作人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。​

小149

资格认证体系构建在严格的法定框架之上。根据建设部相关规定,移动模架操作人员属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,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,取得《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》方可上岗。认证条件明确要求操作人员年满 18 周岁且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,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,无妨碍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,并通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。证书管理实行 6 年有效期制度,每 3 年需进行一次复审,连续从事本工种 10 年以上且无违规记录者,经批准可延长至每 6 年复审一次。这种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操作人员持续符合岗位要求,从资质源头防控安全风险。​

标准化培训涵盖理论与实操的全维度内容。理论培训依据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》系统讲解设备构造原理,包括主梁受力特性、液压系统工作原理、模板调整技术参数等专业知识,同时强化安全法规和应急处置程序教育。实操培训则聚焦模架关键工序操作,如盘兴高铁项目在过孔作业前,由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全程交底,涵盖走行速度控制、支腿锚固要点、同步控制系统操作等核心技能。针对高风险环节,培训特别强调纵移操作 “每次移动距离≤800mm”、合模时横向偏差控制等 SOP 文件要求,确保操作行为符合标准化程序。​

考核与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控体系。考核实行 “理论 + 实操” 双合格标准,理论考试侧重安全知识和技术规范掌握程度,实操考核则模拟模架就位、预压试验、过孔作业等真实场景,评估操作人员的应急反应和精准操作能力。雄商高铁等项目在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考核,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,严禁未通过考核人员上岗。日常管理中,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与施工日志形成联动追溯体系,详细记载培训内容、考核结果及实操表现,为资格复审提供原始依据。​

历史演进见证了培训模式的专业化发展。早期项目多依赖设备厂家的简单指导,培训内容零散且缺乏标准;现代工程已建立 “厂家交底 + 项目培训 + 定期复训” 的三级培训体系。盘兴高铁在 57 孔移动模架施工中,通过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,将技术交底覆盖过孔操作全流程,使首次过孔成功率提升至 100%。这种转变既体现为培训时长的增加 —— 从早期不足 10 小时延长至现在的 40 小时以上,更反映在培训场景的真实化,通过模拟曲线段、纵坡段等复杂工况操作,显著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实战能力。​

安全管控实践验证了认证培训的核心价值。某跨江大桥项目因严格执行资格认证制度,在 3 年施工周期内未发生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;而早期个别项目因忽视培训要求,曾出现过模架过孔时同步控制不当引发的结构偏移事故。这些对比表明,资格认证与培训不仅是法定要求,更是施工安全的技术保障。正如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》所强调的,只有通过系统化认证培训,才能确保移动模架这一大型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,为桥梁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。

公司网址:www.hndqlmd.com

咨询电话:133536722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