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施工中需快速识别并处理设备故障,确保施工连续性与安全性。以下为典型故障诊断与排除要点:
一、液压系统故障
1. 油缸不同步或爬行
诊断:检查油液清洁度(NAS 等级应≤10 级),若油液乳化或杂质超标需更换。观察油缸活塞杆是否拉伤(划痕深度>0.3mm 需修复),密封件是否老化漏油。
排除:松开油缸接头排出空气,调整泵站溢流阀压力(误差≤±3%)。若同步偏差>2%,需校准比例阀参数。
2. 系统压力不足
诊断:测试液压泵出口压力,若低于额定值的 80%,可能是泵体磨损或油液粘度不足(推荐 ISO VG46 抗磨液压油)。检查管路接头是否松动,重点排查高压软管是否鼓包。
排除:更换磨损的柱塞泵,补充液压油至刻度线,拧紧松动接头并涂抹密封胶。
二、电气系统故障
1. 传感器信号异常
诊断:用万用表检测位移传感器输出电压(正常范围 4-20mA),若波动>±5%,需检查线路屏蔽层是否破损。检查编码器联轴器是否松动,导致信号传输中断。
排除:更换破损电缆,重新紧固联轴器并校准零点。对接近开关进行模拟触发测试,确保触发距离≤10mm。
2. 电机无法启动
诊断:测量电源电压是否稳定(波动≤±10%),检查接触器触头是否烧蚀(烧蚀面积>30% 需更换)。测试热继电器是否过载保护,复位后仍无法启动需检查电机绕组绝缘(电阻≥0.5MΩ)。
排除:修复烧蚀触头,更换故障电机,清理电机散热孔堵塞物。
三、结构部件故障
1. 主梁焊缝开裂
诊断: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,发现裂纹后标记长度(>50mm 需处理)。检查焊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(如 40Cr 钢焊接前未预热易产生马氏体裂纹)。
排除:采用碳弧气刨清除裂纹,坡口角度≥60°,选用 J507 焊条分层补焊,焊后进行 200℃回火消除应力。
2. 高强螺栓松动
诊断:用扭矩扳手抽检关键节点(如支腿与主梁连接处),力矩不足(<设计值的 90%)需重新紧固。观察螺栓孔壁是否挤压变形,判断是否过载。
排除:按 105% 设计力矩复拧,对变形孔扩孔后更换加大直径螺栓。
四、模板系统故障
1. 模板接缝漏浆
诊断:检查接缝处海绵条是否压缩量不足(需≥50%),胶带是否脱落。测量模板错台(>1mm 需调整)。
排除:更换失效密封材料,用千斤顶校正模板平整度(偏差≤3mm),加固支撑丝杆(间距≤70cm)。
2. 底模下沉超限
诊断:测量底模跨中沉降值(>5mm 需处理),检查支腿垫板是否悬空或基础沉降。观察桁架杆件是否弯曲(挠度>L/400 需加固)。
排除:在垫板下增设钢垫块,对弯曲杆件采用槽钢斜撑加固,重新调整预拱度曲线。
五、安全装置故障
1. 限位开关失效
诊断:手动触发限位开关,观察控制系统是否响应。若指示灯不亮,检查微动开关触点是否氧化。
排除:打磨触点氧化层,调整开关触发距离至 5-10mm,测试动作后系统能否立即停机。
2. 风速仪误报警
诊断:用风速校准仪检测传感器精度(误差>±0.5m/s 需校准),检查安装支架是否松动导致晃动。
排除:重新标定传感器,加固支架并调整报警阈值(6 级风为 10.8m/s)。
六、特殊工况故障
1. 水上作业腐蚀
诊断:检查浪溅区涂层破损面积(>5% 需补涂),测量牺牲阳极剩余重量(<50% 需更换)。
排除:采用环氧富锌漆补涂,安装新阳极并测试保护电位(-0.85V 至 - 1.1V)。
2. 冬季液压油冻结
诊断:观察油温表(<-20℃时油液凝固),测试泵体能否转动。
排除:更换低温液压油(冰点≤-25℃),启动前用加热棒预热油箱至 15℃以上。
维护与记录
每次故障处理后需填写《设备维修档案》,记录故障现象、更换部件及测试数据。对液压系统、电气元件等关键部位建立寿命管理台账,达到使用周期(如液压油每季度更换)强制维护。通过 “故障案例库” 积累经验,可将同类故障处理时间缩短 30% 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