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当前页: 首页 > 新闻资讯
山东青岛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与运梁车对位流程的规范实施与精度控制技术解析​
作者:河南省宏远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  2025-09-02

架桥机与运梁车的对位作业作为架梁施工的核心衔接环节,其流程规范性与精度控制水平直接决定箱梁吊装的安全性和效率。这一关键工序需严格遵循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要求,构建 “前期验证 - 动态对位 - 精度确认” 的完整技术体系,通过双机协同控制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,为箱梁平稳 “喂梁” 奠定基础。​

小139

前期准备阶段聚焦基础条件与设备状态的双重核验。场地预处理需确保运梁通道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5mm,路基承载力经 200kN 荷载试验验证不低于 250kPa,必要时铺设钢板分散荷载。珠肇高铁项目通过全断面扫描寻中技术,预先建立三维定位模型,利用北斗差分定位系统校准运梁车行驶轨道中心线,确保初始路径偏差控制在 50mm 以内。设备状态检查实行 “双检制”:运梁车需验证制动系统可靠性,空载试刹 3 次确保制动距离不超过额定速度的 1/15;架桥机则重点调试前支腿垂直度,通过全站仪监测使偏差控制在 1‰以内,同时检查导向轮组转动灵活性,清除轨道面油污及杂物。通讯系统需进行频道测试,确保司机与地面指挥的语音指令清晰无延迟,急停信号响应时间不超过 0.5 秒。​

对位操作实施 “分级趋近” 的动态控制策略。运梁车承载箱梁沿预设路线行驶,当距离架桥机 10 米时切换低速模式,速度降至 0.5km/h 以下,通过车首激光测距仪实时反馈位置数据。接近至 3 米范围时,启动辅助导向装置,两侧导向轮与架桥机主梁侧翼间隙保持在 50±5mm,形成物理导向约束。赣深高铁施工中采用 “人机协同” 方式,地面观察员每 2 米报一次偏差值,司机通过微调手柄控制运梁车横向位移,单次调整量不超过 10mm,避免因动作过猛导致梁体晃动。当箱梁前端进入架桥机起吊区域时,运梁车精确停位,此时需确保梁体中心线与架桥机天车轨道中心线偏差≤10mm,梁端与起吊点距离误差控制在 ±50mm 范围内。​

特殊工况下的对位调整需采用针对性技术措施。在曲线半径≤800 米的弯道区域,甬金铁路项目创新采用 “短尾吊” 工法,运梁车通过主动转向系统实时调整行驶角度,配合架桥机前支腿横向微调,使梁体与主梁始终保持安全间隙,避免侧向碰撞。对于坡度≥20‰的坡道对位,需提前启动运梁车防溜装置,在车轮两侧设置临时楔块,同时通过架桥机支腿高度调节使主梁保持水平,用水平仪监测确保坡度误差≤1%。架设边梁时,运梁车需进行预偏位调整,根据梁体宽度预留 10-15mm 横向间隙,为后续横移对位预留操作空间。​

精度验证与安全确认形成闭环管理体系。静态检测采用 “三维定位法”:用全站仪测量梁体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,确保≤10mm;通过水准仪检查梁体四角高程差,要求≤2mm;用塞尺验证运梁车支撑点与梁体间隙,保证接触均匀无虚接。动态验证需进行空载模拟喂梁,天车吊钩下降至距梁体 10cm 处悬停,检查起升机构与运梁车制动的协同性,确认无异常晃动后再进行正式作业。所有检测数据需经安装单位、监理机构和制造厂家三方签字确认,特别记录环境参数如风速(需≤10.8m/s)、温度等影响因素。高原环境下需确认液压系统预热至 15℃以上,沿海地区则要检查电气接插件防水密封状态,确保对位作业不受环境干扰。​

通过标准化流程与精准控制的有机结合,架桥机与运梁车的对位作业既能满足毫米级精度要求,又能适应曲线、坡道等复杂工况,为箱梁架设提供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。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记录需存档备查,形成可追溯的施工质量闭环,确保架梁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。

公司网址:www.hndqlmd.com

咨询电话:133536722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