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动器作为架桥机起升、行走机构的核心安全装置,其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安全和施工人员生命保障。依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范,需建立科学的调整流程和严格的衬垫更换标准,防范因制动失效导致的溜车、坠落等恶性事故。
制动器调整需区分类型实施精准操作。常闭式制动器(如 SB14 型)日常调整重点在于制动间隙控制,通过调节制动臂拉杆螺母,确保制动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均匀分布,单侧间隙应控制在 0.8-1.2mm 范围,两侧总间隙偏差不得超过 0.3mm。常开式制动器(如 SF 型)需重点检查液压站压力参数,确保松闸压力维持在设计值的 ±5% 以内,制动时需验证闸瓦同步贴合度,避免因偏磨导致的制动跑偏。制动力矩调整需通过空载和重载两级测试,空载试运行时观察制动距离是否稳定,重载测试时需确保额定载荷下制动下滑量不超过规定值,测试过程必须使用专用仪器监测力矩变化。
衬垫更换需执行量化判定与全流程管控。当衬垫磨损剩余厚度低于原厚度的 50% 时,必须强制更换;出现局部裂纹、油污硬化或摩擦面剥落面积超过 10% 时,无论磨损程度如何均需立即更换。更换前需执行严格的安全程序,包括切断动力电源、释放液压或弹簧储能、悬挂警示标识等。拆卸过程中需标记制动瓦安装方位,避免重装时出现偏位,新衬垫必须选用与原型号匹配的专用摩擦材料,其常温摩擦系数应不低于 0.35,确保与制动轮材质匹配性。安装时需检查衬垫与制动瓦的贴合度,贴合面积不足 80% 时需进行研磨处理,紧固螺栓需按规定扭矩对称拧紧。
特殊工况需强化维护要求。主起升机构制动器的调整周期应缩短至普通机构的一半,每次调整后需进行三次以上满载制动试验,确认无异常滑行方可投入使用。在高温、多尘环境中作业的制动器,需增加间隙检查频次,发现衬垫表面附着粉尘结块时及时清理,必要时提前更换衬垫。所有调整和更换操作需详细记录,包括调整参数、衬垫型号、更换时间及操作人员等信息,形成可追溯的维护档案,通过定期数据分析预判制动系统状态变化,确保始终处于可靠工作状态。